1、法德两国:随疫情变化步步为营
2、意大利、西班牙疫情:错失防疫的早期窗口
3、英国、瑞典:“佛系”造成“持久战”
4、欧洲国家之间开始封锁边界
5、欧洲疫情“震中”怎么办?
“全球性流行病”不仅意味着疫情严重程度的升级,也意味着抗“疫”难度的升级。欧洲各国间交通网络发达,经济联系密切,人员自由化流动频率高,当疫情蔓延的时候,这种流动给欧洲疫情防控带来巨大压力,人们的生活和心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眼下,欧洲成为全球抗疫的关键战场,然而欧洲各国之间如何加强协调、建立快速高效的共同应对机制,仍是一大挑战。
1
法德两国:随疫情变化步步为营
梳理欧洲各国的首例确诊病患可以发现,疫情在欧洲的传播路径十分清晰。先从西欧开始爆发,然后经意大利扩散到北欧和东欧。在欧洲各国家的决策和应对上,政府既想保护公众健康,又想尽量避免干扰社会和经济的平稳运行。
法国卫生部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划分为三个阶段,从确诊病例出现,到全国进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最高阶段,用时不到两个月。3月14日,法国已经进入了防疫工作的第三阶段,意味着疾病已在全国大范围传播。法国卫生总署署长萨洛蒙18日说,法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134例,死亡病例264例。过去24小时,法国新增确诊病例1404例,死亡病例从175新增至264例,新增率超50%。
根据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讲话,法国采取各项措施的指导原则,是根据对疫情的预测而采取行动。
3月10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全国讲话时强调,欧盟将共同努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同时,他主张“绝不能陷入恐慌”,还批评了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采取了关闭意大利边境的措施。
随后,马克龙在12日的讲话中宣布,法国从16日起关闭全国所有大中小学,但3月15日的市政选举仍如期举行。市政选举每6年举行一次,法国民众通过选举选出市长等地方官员,其结果直接影响民众日常生活。通常情况下,这是除了总统选举外投票率最高的选举活动。结果,这场15日举行的第一轮投票,以超过一半的弃票率创造了纪录。这样的弃票率直接展现了法国在防疫与投票两大焦点问题上的两难困局。
法国已于当地时间17日正式进入抗击疫情的“战时状态”,全法国进入“封城”模式,全体民众被严格限制出行。一如马克龙所说,“这是一场捍卫公共卫生的战争,我们的敌人不是一个国家或一支军队,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
目前,所有“非必需”公共场所已按政府相关命令关闭,其中包括餐馆、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等。凯旋门等著名地标也从当天起关闭,直到另行通知为止。在巴黎平日热门的地铁站里,乘客已经寥寥可数。平时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也只能见到零星的路人。
3月15日,在法国巴黎,人们走过凯旋门。
作为欧盟国家中人口最多、经济总量第一的国家,德国控制疫情并非易事。2月25日起,由于一场狂欢节导致的群体性传播,德国确诊人数突然激增,从16人到破千人耗时不到两周。
德国的防疫,也是随疫情的形势变化“步步为营”的。德国总理默克尔3月10日在议会党团会议上发出警告:60%—70%在德国的人将感染新冠病毒,德国将在更长时间内与病毒作斗争。之后,默克尔在阐述德国防疫核心策略时将其表述为:“基于不能让医疗体系崩溃这一前提,当前关键是要减缓病毒传播的速度”。
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近期德国在防疫上不断加码,采取了全国16个州以及主要大城市宣布停课、关闭公共娱乐场所等一系列措施。15日晚间,德国内政部长泽霍费尔宣布从16日起向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和丹麦五个邻国实施边境管控,限制除必要的通勤和货运外所有进出境行为。从16日起,德国各州将逐步为社会生活缓缓按下“慢放键”直至“暂停”:50人以上活动被叫停、学校停课、部分政府部门和公司允许在家办公、酒吧夜店关门、出入境旅行受限……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分析认为,最大的风险是不加管控的疫情,一旦迅速蔓延,重症患者增多,若是医院应对不充分,有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挤兑。但是如果管控好,则可以顺利过渡到常态化重症管理,像德国就是成功的典范。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2327例,死亡28例。比起死亡率超过6%的意大利,德国仅有约0.23%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