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鼓舞是台江苗族群众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有反排木鼓舞和施洞、革东木鼓两大种类,其中以反排木鼓舞享誉较高。位于贵州台江县城东南方26公里的反排村,是以甩手,身体扭转幅度大,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反排村世代相袭,保留着传统的木鼓舞技艺。
反排木鼓舞是具有启、承、转、合章节,内容完整,舞蹈语汇丰富而简练,形象具有艺术性,表现热烈、豪迈,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民间舞蹈艺术舞蹈发展采用递进方式,把情节推向高潮。每个情节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再现生活场面和地理环境,还叙述先民的由来,永不忘怀祖先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舞蹈时,歌舞并进,五体皆动,甩同边手,踏二四拍,舞姿犷奔放.洒脱和谐,具有剽悍性格,舞蹈姿式优美,头、手、脚开合度大,摆动幅度宽,整个舞蹈可谓;“并有馄鹏展翅之势,收存雄鹰护窝之威,跃如猿揉攀缘之捷,旋似鹞子翻身之迅”,舞蹈以缓起、中渐快、尾愈紧的方式逐级发展,在最高潮结束,把气氛推到顶峰而突然告终,形成峰与谷的鲜明对比,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韵味。
木鼓舞有5个自然章节,它的依次名为:“略歌歌陶太,略渣厦、渣厦露、虾蒂福”,均为苗语音略歌陶”即奔跑远征意思,是舞蹈的引子,它追忆性地描绘昼夜兼行、爬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这片森林的祖先,舞蹈的跳跃动作,脚尖不断触地;但又是短暂交替的舞姿,在木鼓“帝嘎帝嘎冬帝嘎帝冬”的密集鼓点配合下,“歌陶大”即寻找眺望的意思,一路征程千辛万苦,边走边看,寻找一席栖身之地,确定之后。即插牌为界,划定范围,便在这片吉祥如意之地开始了新的生活;“略渣厦”为播种; “略反露”为播种小季,可统称为播种耕耘,经过伐木、垦荒,在肥沃土地上播上携带来的五谷和小季作物种子;经过播种、耕耘,丰收在望,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好蒂福”即庆丰收的意思。是舞蹈的尾声和高潮。大家举怀恭贺,环绕木鼓起舞,一边舞;一边饮酒,舞乘酒兴,酒添舞感。飞歌、酒歌和欢乐的吃喝声与笃笃木鼓声交织在一起,越跳越起劲,簧火映红了沉浸在丰收狂欢中的乡亲。
木鼓舞由木鼓伴奏,鼓点也相应分成5个自然章节由于所敲部位有效应、鼓壁和鼓棒自击,形成不同的音色。采用单击、合击、交错敲击等演奏手法。错落有致,形成节奏明快,音乐动听的反排木鼓曲,与舞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于反排大鼓舞的独具特色,蜚声国内外、凡到台江来的国外游客,都要领略它的风彩,一睹为快。反排木鼓舞现在已由过去的祭祀性舞蹈变成群众娱乐性舞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限于分享,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