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到五明佛学院的人都会去转坛城,按照法王传下来的说法,每转一圈都会为自己或他人增加功德。下等功德要转108圈,中等功德要转1080圈,上等功德则要转10800圈。 在坛城转经的信徒大多步履急促、脚步匆匆,来自牧区的民众们佩戴着金银饰品、腰间别着藏刀,转起来饰物随着脚步的节奏碰撞在一起,发出奇异的声响。
从早晨五六点到夜间十一二点,始终可以看到在坛城内外转经的人。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即使转上两三圈,也会让人感到气喘。望着那些一看便知是常年在此转经的信徒们,除了单纯的敬佩,更惊奇于他们对于自身精神世界的攫取、通过信仰以提炼出力量,一圈一圈,让这坛城似乎因他们而流转了起来。
三、经堂
1980年,法王晋美彭措为振兴藏传佛教,来到人迹罕至的喇荣沟,办起了小规模的密宗讲经班,向他的三十多名弟子们讲授密宗精要。当时的讲经场所只是几座小木屋和茅棚,据佛学院的上师索达吉堪布回忆,他刚到佛学院时,条件比现在差太多,大约有10年左右的时间,都是在烈日暴风中听闻佛法。“有一年冬天,我们坐在外面的空地上学习《释量论》,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地上冻得坚硬如铁,没有坐垫,大家都直接坐在冰地上,身上也没有盖的东西,一个个像雪人一样。有时突然刮起狂风,书就被卷走了,到处去找。这种情形经常发生。”
1987年,佛学院被国家正式批准成立后,学员人数已近千人。到了90年代, 五明佛学院获得长足发展,学员人数像滚雪球一样成倍增加。过去的小木屋和茅棚显然无法支持这样的人员规模,依靠着上千喇嘛、觉姆,以及数十位汉地居士的自我劳动,先后兴建起了木结构的喇嘛经堂、觉姆经堂与汉经堂(这些经堂在后期皆因老化而进行了拆除与翻修)。
2010年开始,佛学院聘请成都的工程团队,花费两年时间建起了混凝土结构的新经堂。2014年,校方又筹集资金建立了可供学员居住的综合楼。整个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教学场所在20年的时间内一步步的完善起来。
喇嘛大经堂是一幢完全木结构的长方形环状建筑物。占地数千平方米,朱红立柱,赭红墙面,暗红窗框,屋檐与栏杆上间或绘有红黄白色图案,整体色彩热烈庄重。底层四周为长廊,铺着深绿色花纹地摊,可坐二三千人,是佛学院的学员听经讲经说法的地方。二楼四周为几十个空房间,主要是喇嘛们小范围上课用。
图:觉姆经堂
觉姆经堂是佛学院里气势最为恢弘的建筑,可容上千觉姆上课。佛学院内的觉姆人数远远多于喇嘛,所以觉姆经堂比喇嘛经堂大且更为华丽。
专题来源:四川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