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
Sep 02, 2020

宜宾李庄古镇·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攻略(3)

  栗峰山庄大门有一联,提到李庄民俗民风“宗风两铭”。“两铭”即宋代张载的《东铭》和《西铭》。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来大陆时,就引用过张载所语“为万世开太平”。李庄当时接纳文化人,不仅是“为往圣继绝学”,而且也是为发展学术“,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在新的时代,传承和发展了宋代道学精华并赋予了新的意义。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等几十位专家,署名镌刻了《告别栗峰碑铭》,立于山庄牌坊头进门右侧。内说:“尔来五年……幸而有托,不废研求。虽曰国家厚恩,然而使客至如归,从容乐居,以从事于游心广意,斯仁里主人暨军政当道、地方明达,其为藉助,有不可忘者。”再一次表达了对于李庄好客“、使客至如归”的优良民风民俗的赞颂。李庄民俗文化,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诸如:体现川南古镇民居建筑习俗的代表作“席子巷”,是青石板路面的窄巷,民居多是木榫穿逗结构的二层小青瓦房屋,冬暖夏凉,错落有致,协调和谐。每间门面外还有两扇齐腰矮门,称为“腰门”,有独特韵味。民俗中还有火烧草龙,划花船,牛儿灯,老茶馆。民俗饮食中有选料、火候、刀工、佐料独特的“蒜泥白肉”,又长又薄又透亮;因其长,曾“称裹脚肉”,因不雅而改此名。当时专家师生都喜吃。外籍教师也常来,因语言不甚流利,常常“拍屁股”示意,要那用上好猪腿肉做成的这道名菜。这是民俗文化中的一个趣闻。

  李庄是个古风古韵浓郁的小镇,这里的民俗活动也别有一番情趣,例如舞草龙、放龙灯、划花船、表演“牛儿灯”、川剧清唱等等,都是年节里乡亲们喜爱的文娱活动,特别是“舞草龙”,舞得尤为热烈红火,成为李庄最具独创性的民俗活动。

  舞龙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历史悠久,多姿多彩。一般由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汉们组成龙队,来回跑动着舞动龙头龙身。但在古镇李庄,最为活跃的却是一支女子舞龙队。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这支由大姑娘小媳妇们组成的巾帼舞龙队便要大显身手了。她们舞动的是用金黄稻草扎制的草龙,只见和着铿锵的锣鼓点,一条“金黄长龙”在空中上下翻滚、左右跃腾,女子们的一招一式洒脱娴熟,不仅丝毫不逊须眉,还在刚劲中透着女性的娇媚。她们的舞龙表演常常让观众眼花缭乱,不由得阵阵喝彩,拍手叫好!

  ★“李庄四绝”:(一)奎星阁,是上海到宜宾二千多公里长江江边建造得最好的亭阁;(二)禹王宫内的九龙石碑,犹如故宫太和殿前九龙石那样“可贵王冠”上的“明珠”;(三)张家祠的百鹤祥云窗,用整块楠木雕成,四周有镂空的祥云衬托,上有两只仙鹤,每扇窗上形态各异,造型优美;(四)旋螺殿,不用一颗铁钉,榫逗斗拱全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