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迎来百年诞辰的北京厂甸庙会是京城仅有的一家没有小吃和年货摊位的特殊庙会,这个特殊的庙会是目前已经迎来了3.5万游客。一得阁、戴月轩等文化用品老字号里挤满购买笔墨纸砚的顾客,避免踩踏事件,限流措施才能保证安全。
从农历小年开始,东西琉璃厂被各种彩灯和大红灯笼装点得格外富有节日气息。上午10点以后就是庙会的客流高峰。庙会门口有热情的志愿者提醒来来往往的游人“厂甸庙会是文化庙会,没有小吃和商品摊位”。
古朴的琉璃厂街面并不宽,也不是十分通畅,但参观的市民有序。看不到一家摆着年货和小吃的摊位,这个庙会上干干净净,十分整洁,沿街的各家文玩店铺里是热热闹闹,几元一个的福字、数十元一个的寿字印章都被人们争相挑选,就算几百元,几千元以上的书画和文玩也有人购买。市民李军说:“厂甸庙会没有我小时候印象中那样热闹,小吃和美食也不见了,浓郁的传统文化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庙会上展现的也很有意义。”
老字号戴月轩和一得阁是北京的文房四宝的老店,这次庙会一开始就涌入购买文房四宝的顾客。南新华街的一得阁总店的老掌柜说,庙会开始已经有几天了,大年初一有4000多人,初二破万了,后续的已经无法估量了,店家曾担忧,这里没有小吃和年货,会不会没有人前来呢,这么多市民对追求已经超出预期,来买文房四宝的顾客有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对历史文化的追求十分强烈。
毛笔老字号——戴月轩,“店里不仅有毛笔,还有墨、砚台和宣纸。”戴月轩的白店长说,这次庙会期间的顾客数量已将超过几万人。白店长还说,以前外国游客居多,中国游客比较少,现在随着国学文化以及书法的普及,国人已经成为毛笔购买的主流。
2018年的庙会,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今年的厂甸庙会还在天桥开设了分会场,分会场也毫不逊色,同样也十分有文化味儿。庙会附近的“天桥印象博物馆”第一次开门迎客,这座小型的博物馆简直就是老北京城浓缩的天桥文化史,见证了了老天桥的兴衰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充分地再现了天桥地区悠久的历史文脉。贴满了天桥地区胡同铭牌和老字号牌匾的墙壁前,市民纷纷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