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
Jan 06, 2021

武汉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果你到武汉去,一定会被那特殊的风景线所吸引。他们身着桔色环卫服,挂着蓝色“导游”牌。每天夜晚,夜色下的百年老街武汉的中山大道上,悠久的历史建筑、干净整洁的街道、地道的特色小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在热闹的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个由一群环卫工人组成的“导游班”,为游客免费提供各种导游服务。


武汉市中山大道,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是我国第一条以“中山”这个名字命名的城市马路。2016年年末,经过重新装修的中山大道再次开街。街道建筑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一到晚上,汉口总商会、汉口水塔、消防队旧址这些老建筑,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美轮美奂。

“刚开街那会儿,游客到了这里,就像来到一个新奇而又陌生的世界。惊叹景色宜人之余,很多人迷失方向了,四处打听:某某车站在哪个方向、某某家老店怎么找不到了。无论是武汉人还是外地人,都纷纷找我们问路。外地人问得最多的是:到武广或江滩怎么走,某某老建筑在哪里,武汉哪家热干面最正宗等等”54岁的环卫工胡孝平说。

“我们应该组建一支环卫导游班,免费为来到这里的游客服务”这个想法一直在江汉区城管委质检一队队长李伟的心中酝酿。他说,来中山大道的外地游客很多,经常会咨询周边一些好吃好玩的去处,因此部门在环卫工人中遴选出工龄8年以上、熟悉中山大道周边至少五条街道内地名的人兼任义务导游。


为更好地为来此的游客服务,他们想方设法地去了解武汉,环卫队邀请一些当地比较年长的人当老师。他们从那些老字号商铺、街居小作坊、特色武汉小吃开始,深入了解中山大道、老汉口的历史文化。又邀请导游培训师进行简短的授课,培训基本导游知识。

“培训过两三次,主要是沿线各种武汉特色小吃。如老通城豆皮,要掌握这些小吃店的地点、特色、历史。另外还学习沿线近代建筑的历史文化、游览要点等。肚里有‘货’,对游客就好讲啦!”环卫工周青钗说。

经过了几期的培训,江汉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为这56位环卫工人授了胸牌:“中山大道(江汉段)环卫导游班”。蓝色的牌子一挂,一个由56名环卫工人组成的义务“导游班”就这样正式上岗了。

我们从路段朱班长那里了解到,平时,每名环卫工人一天大约要给20多人提供服务,有武汉市民,有外地游客,也有不少前来问路的外国人。因为不能熟练说汉语,有些外国人会在纸上写汉字。 


“有一回,一名外国小伙不会说中国话,他在纸上写下“武广”,我知道他要寻找武汉广场。我给他画了个路线图。对方看懂了我的意思,伸出大拇指,向我表示感谢。每次帮助了别人,我都感觉自己的价值所在,能为他人服务我真快乐。”朱玉萍说。

“没想到,这里的环卫工人又热情、又专业。”成都的林先生说。当晚,林先生和家人到中山大道游玩,想找个位置吃饭,但人生地不熟。他从环卫工人那里问得附近一家特色的菜馆,还了解了这家店的几道热门菜。他说,武汉的环卫工人特别贴心、热情。

大致算来,中山大道重新开街这一年多以来,这个环卫“导游班”大约为33万人次提供了导游服务。与此同时,环卫的主业从未因此被耽误。为保障路面干净整洁,环卫工人每天忙碌到晚上12点才下班,节假日更要到凌晨1点多才能收工。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中山大道2017年被评为“武汉市容环境示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