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宽600米的海域“鹭江”把厦门市区与鼓浪屿分割开来。鼓浪屿是一处冈峦起伏、绿树成荫的岛屿,其西南海滩上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鼓浪石”。当涨潮水涌的时候,浪击礁石,声似擂鼓,鼓浪屿也由此得名。
鼓浪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众多的名人佚事。这里曾是明代郑成功屯兵操练、对抗清兵的军事据点。这里也曾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首批开辟的口岸之一。这时还是甲午战争后清廷为请列强“兼护厦门”设立的公共地界。鼓浪屿堪称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见证者,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足球队、最早的幼儿园都是在这里创立。近代的林语堂、弘一法师、马约翰、林巧稚、卢戆章和当代的舒婷等知名人物都与鼓浪屿结下不解之缘。
鼓浪屿是以全岛作为一个整体申报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鼓浪屿全岛及其近岸水域,总面积316.2公顷;缓冲区涵盖邻近的大屿和猴屿两座岛,一直延伸到厦门岛海岸线,总面积886公顷。岛上51组历史建筑及宅园是最直接地展现遗产价值的代表性要素,包括工部局遗址、会审公堂旧址等工部局时期的社区公共管理机构遗存,体现中外政治、商贸、文化交流的各国领馆、中外商贸金融机构等驻岛机构遗存,综合反映当时鼓浪屿社区服务近代化水平及多元文化交流的各类宗教、文教、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建筑遗存,码头、自来水、通讯、报时、墓地等设施遗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影响的大量住宅建筑及其庭园遗存。此外,还有4组历史道路,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和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共同构成了鼓浪屿自然有机的空间结构和内涵丰富的城市历史景观要素。
鼓浪屿的突出普遍价值在于,通过当地华人、还乡华侨以及来自多个国家的外国居民的共同努力,鼓浪屿成为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现代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成为活跃于东亚和东南亚一带的华侨、精英的理想定居地,体现了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现代人居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