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规划先行、保护优先的意识。毋庸讳言,目前我国许多古村落现状堪忧。“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是功利性。”河北省不少专家指出,古村落一旦被列入保护名单,大多人只注重其旅游开发价值,想迅速攫取短期经济利益,从而出现过度开发的现象。专家们认为:“村落历史文化当然需要借助旅游传播出去。但如果以破坏或改变原貌为代价,将得不偿失。”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些古村落入选历史文化名村后,最棘手的是要面对村落“空心化”的问题。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跟不上,许多村民都往外搬迁,导致原村落居民越来越少。“得留住一方水土上的村民。”涉县原曲村党支部书记姚治堂说,保护传统村落得想办法让村子活起来,让村民愿意生活其中、乐享乡土幸福。井陉县文联主席马佶认为,村落保护需要充分尊重村民的诉求和意愿,围绕村民的生产生活来制定保护和开发方式,从而发挥村落的原有功能,更好地延续村落的文化记忆。
近年来,河北省村落保护已开始注重结合地方特点,采取多元保护模式。2017年,省文物局和张家口市政府、蔚县县委县政府联合发起“蔚县古堡拯救行动”,通过政府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外加吸引社会投资,改善古村(堡)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适度旅游开发展示,并通过帮扶和支持当地非遗和民俗活动,增加村民日常收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既留住了村堡外形,又有效延续了文化脉络及人文情愫。”李新威认为,这种与建筑保护、旅游开发、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相融合的保护模式,更有利于乡土文化的完整传承与活态保护,能真正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者龚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