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整理报道: 雪,是天地间的精灵。仿佛她一到来,世间万物都会被她涤荡干净,显出最质朴最纯美的姿态。而最近北京的连续下雪,带来很多我们热盼已久的美景,京城雪色景区值得你一直收藏。(本文图片源自千龙图片库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什刹海
资料图(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博湘锋摄 千龙网发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又名前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被誉为“北方的水乡”。景区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到新街口北大街,北起北二环,南至平安大街,总面积146.7公顷,是京城内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这一带也是原老北京主要的商业活动区。古典与现代相容,传统与前卫契合,自然景观与人文胜迹辉映。闲暇之余,或品酒泛舟,览湖光粼粼,或徜徉两岸,听杨柳婆娑,或搜寻美食,尝御膳家宴,或投宿胡同人家品着原汁的京味儿。
冬季雪后的什刹海不会有很多游客,不会有嘈杂的叫卖声,非常适合慢慢游,休闲散步。那些结了冰的湖面却格外引人入胜,野鸭岛上的鸭子们早已活动了起来,这是一年当中最寂静、最特别的景色。
地址:西城区前海西街
太庙
资料图(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博湘锋摄 千龙网发
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东北侧,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太庙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主体建筑为三大殿,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共有三重围墙,构成三层封闭式庭园,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 大殿对面是大戟门。大戟门外是玉带河与金水桥,桥北面东、西各有一座六角井亭,桥南面为神厨与神库。再往南是五彩琉璃门,门外的东南有宰牲房、治牲房和井亭等。
太庙大殿耸立于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殿内的主要梁栋外包沉香木,别的建筑构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花。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祧庙。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另外,太庙以古柏著称,树龄多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
地址:东城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天坛公园
资料图(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马志江锋摄 千龙网发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雪后的天坛公园,银装素裹,雪压枝头,宛若童话世界,非常适合在这个淡季去仔细游玩一下。
地址:东城区天坛东里甲1号
大观园
资料图(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鲁金富摄 千龙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