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河北博物院完成布展的高保真壁画精品。
1月12日起,《敦煌不再遥远》展览将正式在河北博物院展出3个月。 记者赵海江摄
曾经的古老、遥远、神秘,逐渐被现代、可触、数字所代替,千年敦煌,从西北大漠款款而来,向我们展露惊世容颜。
一场通过声、光、影视及数码技术还原敦煌艺术魅力的展览——《敦煌不再遥远》,1月12日起将正式在河北博物院展出3个月。赶在春节前,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成果精粹来到河北,作为2019年新春特展,讲述古老而神奇的“中国故事”。通过原大洞窟复制、高保真壁画精品、彩塑三维重建艺术复原等数字技术,让参观者感受到敦煌壁画及雕塑的壮丽恢宏,品味千年佛国世界与平凡众生的故事。1月9日,记者走进河北博物院展厅,带您揭开大漠敦煌的神秘面纱。
1月9日,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正在为高保真壁画补色。
●数字科技复原多件罕见珍品——
即使亲临敦煌也难得一见
1月9日,河北博物院,一位参观者在凝视涅槃佛像。该佛像系首次通过三维重建艺术复原的方式等比例展出的长达5米的莫高窟第158窟佛像。 记者赵海江摄
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莫高窟千年营建、千年赓续,为全人类留存了一座多元文明荟萃交融的文化艺术宝库。
“此次由敦煌研究院和河北博物院联合举办的《敦煌不再遥远》展览首次走进河北,它是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成果精粹展,也是首次在省级博物馆展出。”正在进行紧张布展的展厅内,河北博物院副院长徐艳红的目光流连于每一件展品上,不时跟工作人员交代注意事项。她告诉记者,河北博物院与敦煌研究院的办展团队经过近一年的反复交流磋商,最终确定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古老敦煌艺术走出石窟、走出敦煌的办展方式。展览分为七大板块:原大洞窟复制、高保真壁画精品、彩塑三维重建艺术复原、遗产地实景远程传输、多媒体展演、分层壁画立体呈现、交互体验。展览选取了敦煌石窟30余幅精美的壁画,分别以尊像、建筑、图案、飞天、民俗生活等敦煌石窟中极具代表性的五个专题,借助洞窟准确的三维空间数据与壁画图像内容详实、多样的解说,让观众了解展示壁画在洞窟中的空间信息,以及所承载的艺术、历史和文化。
1月9日,河北博物院,基本完成布展的涅槃佛像。该佛像系首次通过三维重建艺术复原的方式等比例展出的长达5米的莫高窟第158窟佛像。 记者赵海江摄
展览利用彩塑三维重建艺术复原,首次通过三维重建艺术复原的方式等比例展出长达5米的莫高窟第158窟涅槃佛像,以精准的三维数据和高度的艺术手段复原出唐代雕刻艺术的代表作。该佛像呈卧姿,丰满的面部、安详的神情、微含笑意,犹如欣慰而安静的入睡者。让观者不由惊叹先人们高超的雕刻艺术。“涅槃佛像应该是我们看到的最美的卧佛,同时也体现着唐代雕刻艺术的炉火纯青。”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介绍说。
“这次来河北的很多展品的原件是特级洞窟中的,一般不向公众开放,即使‘打飞的’去敦煌也难得一见。”记者采访过程中,吴健正在展厅内忙着布展收尾工作,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他和来自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提前20多天便开始了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