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春节就要到了,忙忙碌碌一整年,有没有想过犒劳一下自己呢?如果你还没有想好,那不如来一场年俗之旅吧!
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意味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祝愿。如今再提起春节习俗,人们想到的无非就是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等。年越过越平淡,许多传统被我们淡忘。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整理一下,全国各地的传统春节习俗。
海南|食
海南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
因为在海南,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等饭菜凉透才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俗称“围炉”)。
东北|游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 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云南|食
云南过年不吃饺子,吃的是一种类似于年糕的东西,叫饵块。春节做饵块、吃饵块及互送饵块是古老的民间习俗。
饵块是昆明官渡的好,尤以官渡子间人舂的包饵块最佳。用纯好洁净的宝象河水与饱满晶亮的官渡大米做成的饵块洁白细腻,筋骨好,又软又糯。
广西|食
除夕这一天,要多煮米饭,俗称“压年饭”,它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米食充足。而大年初一则是壮族最隆重的节日。天一亮,女人们都要挑着水桶,拿着三柱香 火,唱着歌,去河边挑水。
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年粽,用打来的水包粽子,据说可以消灾去病。而这种粽子的包法也与普通粽子不同,看起来要略微大一些。
广东|游
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广州人家总会买生菜和葱,然后取适量的生菜和葱捆成一把,并且挂在家门口。广州话中的“生菜”与“生财”同音,“葱”与“聪”同音,寓 意着来年家中的大人发财,小孩聪明。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福建|食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 音,寓意进入佳境。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 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湖南|食
湖南人过年,要先从除夕说起了,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三样,而且得是大鱼大肉。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
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 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
初一早上吃一些点心后,就要准备好头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