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金华、丽水的大道
苍岭古驿道,是古代婺州、处州通往台州的交通主干要道,史称“婺(金华)括(台州)孔道”。苍岭古驿道起点在仙居横溪镇苍岭坑村,经坎下村、子夫桥村、龙王庙、火烧桥、两里半、风门头(仙居与缙云的分界处)、南田村(苍岭古道最高处海拔800多米的南田村,今有400多人,常住人口不足百人,有供吃住的农家乐)、冷水村、黄泥岭村、槐花树村、黄秧树村、壶镇苍岭脚村,全长约50里。古道两侧大山夹峙,山岭峻险,山道蜿蜒,被誉为“浙江西南第一岭”。1958年4月,临海留贤到永康石柱的143公里公路建成通车,该公路取道湫山,经杨岸,进入缙云县界后,通三溪,到壶镇。至此,苍岭古驿道东通仙居与西连永康功能大为削弱,繁华的古道,变成了乡间小道。1989年壶镇到南田村公路通车后,苍岭古道昔日的辉煌通途已完全褪变成一条人迹罕至的乡野古道。苍岭古道现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条运输食盐为主的繁华商道
自南宋至明、清、民国以来,它不但是台州通往内地,处州通往台州、宁波的交通干道,而且是一条繁华热闹的商道。台州的水产,特别是食盐,均由挑夫肩膀挑担过苍岭,直至东阳、永康、武义、衢州,再转入江西。因此苍岭古道就成为临海至内地的“担盐古道”。宋时,苍岭上设有苍头驿。古道上的苍岭脚村、壶镇都曾设有盐仓;沿途还设有茶亭、凉亭;中途的村庄还开有歇店客栈、烧饼馄饨摊。因路途遥远,翻山越岭非常艰辛,这些是为担盐客服务的。
贩盐运输船队海门至仙居皤滩,食盐上水陆运至壶镇,再往金华至江西。1944年夏,宁波港、温州港沦陷。浙东宁波、台州、温州三大港口,已经沦陷两个,海门港成为“大宗沦陷区物资及内地土产输出(入)惟一的吞吐口岸,市面转趋繁盛(《民国三十四年三月二日海门支关G字第一号公函》)。”又以临海分卡为例:1942年第二季度瓯海关临海分卡所征收的进出口税和战时消费税,占当时全省税收的百分之六十。由此可见,当时的台州海门港已成为浙东惟一的对外开放港口和联系大后方的主要通道。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内地实行食盐封锁。海门港的食盐经苍岭古驿道,运往金华、衢州乃至江西、安徽,有力地支援了内地的抗日斗争。
军事驿道
元朝兵部尚书赵大佑率队走过苍岭。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领军队走过苍岭。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六月,“倭寇数千,自台州登岸,破黄岩,劫仙居,渐逼缙云界。警报日急,浙江巡抚阮鄂亲领大兵万余,筑将台,屯于苍岭之南田,又遏其锋,寇遂四散,不敢入境。”阮鄂在东平寨(今点将台)誓师后率军进入仙居,荡平倭寇。清咸丰十一年(1861)10月26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领十万起义军将士,翻越苍岭路而经仙居去攻占了台州。后来,见台州局势已趋稳定,李世贤便率领起义军将士再度翻越苍岭,返回金华大本营。同治元年(1862)春天,湘军将领左宗棠就任浙江巡抚后,勾结外国侵略军,共同来浙江镇压太平军。台州、仙居的义军因失败而退回金华,在翻越苍岭百丈岩时不少将士因天黑而摔下深渊,壮烈牺牲。
苍岭古道向来以陡峭难行著称,自南宋以来不断有人修筑与拓宽路面,路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到了清末民初更有一些富户乐善好施,以条石来铺路,坡陡处置石板蹬级,宽处达两米许。冷水村下边的黄泥岭四五里石级,和黄秧树村上边的短棒岭200多级石级,均是宫前人李阮铨出资铺成的。嘉庆二十二年(1817),吕载杨建壶镇贤母桥,使好溪由天堑变成通途,大大方便了古道行人。牛背垅石级,从岭头山崖的摩崖石刻“吕珠球妻黄氏建”,可知修筑者是壶镇的一位女中豪杰,时间在咸丰二年(1852)。道光年间(1821-1850),县人胡芬也铺筑了古道的部分石板蹬道。
文人墨客留诗古道
在这条千年古道走过的不仅仅有盐夫、赳赳武夫,还有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刘昭禹,也有宋朝诗人杜师旦和仓皇南下的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李清照是在国破家散后,身心疲惫,孤单独影凄然地走过苍岭。
苍岭是古代仙居的西门。光绪《仙居县志》载:“在县西南一百里,一名风门,高五千丈,周回八千里,与缙云壶镇接界,为婺(金华)括(处州)孔道”。这里“重冈复径,随势高下,其险峭峻绝,实为浙东这最”。因此这里的“险”,便成为历代许多过往文人的歌咏。如唐刘昭禹的《括苍山》诗:“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瀑顶桥形小,溪边店影寒。往来空太息,元发改非难。”宋朝杜师旦的“人云蜀道苦难行,我到云间两脚轻。山险不知心险空,心平履险险须平”。宋礼部侍郎陈公辅(临海人)等都有诗言此古道险绝。明朝刘伯温(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温州文成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1311年7月1日至1375年5月16日。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壬辰八月度苍岭诗:“昨暮辞赤城,今朝度,苍岭。山峻路屈盘,峡束迷晷景。谽谺出风门,坎窞入天井。冥行九地底,高阚群木顶。瀑泉流其中,绽开若泄溟。哀猿啸天外,去鸟飞更永。仆夫怨跋涉,瘦马悲项领。盗贼逭天诛,平人遘灾眚。伫立盻苍岭,心乱难为整。”
野果飘香,丹枫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