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景点 >
Feb 01, 2021

醒狮闹春、灯谜游春、美食迎春 海南多彩民俗庆元宵

敲锣、醒狮、看花灯、猜灯谜……在热闹的元宵节,民俗文化氛围向来浓厚的海南,合家出街看花灯,团圆围炉吃元宵等“闹”元宵习俗依然盛行。

在海南过元宵,怎么玩最畅快?除了饱览美好自然风光,体验各种旅游项目外,还可寻觅艾粑、海南笠饭等各色海南味特色小吃,在全省各地还有换花节、赛肥鸡、看木偶戏、唱调声等别具一格的民俗活动等你体验。

元宵将至,不妨带上本期《旅游周刊》为您呈上的最具海南味的元宵攻略,一起探寻最具本地风情的元宵节!

醒狮闹春、灯谜游春、美食迎春 海南多彩民俗庆元宵

每逢元宵节,海口市府城都举办传统花灯会。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多彩民俗庆佳节

“闹元宵活动通常从中午合家吃完元宵饭开始,有时主人家还会邀请在当地过年的外地客人来家中共享。”定安县定城镇莫村社区居民莫非说,一桌完美的元宵饭,不仅有白斩鸡、斋菜煲等佳肴,海南粉更是必不可少。当天,全家人都要早起为此做准备,所有人忙前忙后,洗菜、拔鸡毛、剁生姜,砧板上清脆的剁肉声响个不停。吃完这顿饭,长辈们便要备好香火和贡品,领着一家人前往祠堂祭祖。

海口市府城可谓海南“烟火气”最浓的地区之一,每年元宵,“装马匹”民俗巡游、醒狮闹春、琼剧庆春、灯谜游春等多项民俗活动在府城陆续上演。

最美妙是华灯初上时,绣衣坊、马鞍街等老街挂满喜庆的灯笼,各种销售鲜花、花灯的摊位热闹非凡,呈现出“千灯照春”的繁华景象。府城居民黄怡广说,因为“灯”与“丁”在当地发音相近,花灯不仅点亮了夜色,更寄寓着“人丁兴旺”的期待。

相比猜灯谜、舞龙舞狮,这一天在府城,还有更浪漫的民俗活动——“换花节”。多数人换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青年人则把换花节当作交朋结友的大好时机,愿以花为媒觅知音。

据说“换花节”源自唐代,历史悠久,是当地特有的民间节日,现已被列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换花节”原为“换香节”,以前全城男女老少元宵出游,与手握香火的人相互换香,互相祝愿。后来,交换香火逐渐演变成为更文明、更富于内涵的交换鲜花。在政府和民间的推动下,“换花节”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十余万人参与,更成为公认的海南“情人节”。

每到正月十五,琼海市博鳌镇乐城村就会出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赛肥鸡”这个独特的民俗活动在当天上演,家家户户都将宰杀好的家中最肥美的鸡,送至村中老街打擂台。

据说,“赛肥鸡”活动是由明代祭祀城隍爷的祭礼演变而来。谁家的鸡最肥,说明谁家会养鸡,也是最勤劳的象征,自然会得到乡亲尊敬。

鲤鱼灯闹春也是琼海博鳌镇、潭门镇渔村中独特的元宵习俗。村中鲤鱼灯队的后生小伙手持鲤鱼灯,走村串巷进渔家,挨家挨户为村民拜年祝福。这项活动从明代流传至今,庆祝往年的丰收并祈祷来年顺利。

此外,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花灯游街,临高演出人偶戏等特色民俗,更具风情,引人注目。

特色美食年味足

一年佳节,一方水土,一地风味。端午食粽子,中秋嚼月饼……特殊节庆似乎总与某样特定美食连接在一起。在海南闹元宵,怎么能不尝尝那些最具海南味的特色美食,艾粑、海南笠饭和油煎元宵等各式小吃一下肚,令人回味无穷。

对于定安人来说,元宵节的主角不是汤圆而是艾粑。艾粑是用揉好的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芝麻、花生、椰丝等各种馅料。

“刚做好的艾粑细滑Q弹,剥掉外面一层绿叶,轻咬一口,又香又甜,软软的,可好吃呢。”土生土长的定安人陈雪丹说,每年正月十四或十五,全家人在小院里一起做艾粑,是她最难忘的元宵记忆。

“艾粑馅料好做,但怎么把糯米皮蒸得柔软滑而不粘,最见真功夫。”陈雪丹介绍,元宵吃艾粑象征年景甜蜜和幸福。不但自家人吃,还可赠送亲戚和朋友,寄托家乡人的淳朴感情和美好愿望。

而在定安、屯昌、琼海和文昌等地,元宵节还有吃笠饭的习惯。这是用野菠萝叶或者椰子叶编织成各种形状,再注入大米蒸熟的小吃。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吉祥寓意,比如说,枕头状寓意高枕无忧,生活舒适;元宝状寓意财富,表示财源滚滚;小鸡状则代表吉祥如意,事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