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景点 >
Feb 23, 2021

白洋淀:汩汩清流入淀来(2)

根据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给笔者提供的资料,目前,白洋淀上游水质改善明显。府河、孝义河这两条主要入淀河流的水质从过去的劣Ⅴ类水质分别改善至Ⅳ类和Ⅴ类。

“这两年感觉白洋淀环境整体提升了不少,淀上每个村都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和工作厕所。政府现在也不允许老百姓随意在白洋淀里放生,鼓励大家保护淀里已有的物种。”刘江龙说。

⒊“蓝图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系统,白洋淀通过补充周边地下水、调节周边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洪涝灾害等功能,对维持华北平原的生态平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白洋淀的生态治理和修复对雄安新区蓝绿空间的建设、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调节,也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2019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规划要求,未来雄安新区“蓝色空间占比稳定在70%”。近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又发布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解读说,规划统筹考虑了水量、水质、生态三大要素,通过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综合治理,全面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生态湿地,淀内拥有众多水生物、鱼类和水产资源。同时,这里也是候鸟迁徙过程中的重要栖息地。《规划》对保护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了约96平方公里的生态功能区,主要保护白洋淀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及其自然环境,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管控措施;生态服务功能区,则为淀内其他区域,主要展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千年大计,白洋淀的生态修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程伍群说,“当我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握住了手里的金山银山。”

蒲草青青苇色新,阳光逐水水生金。随着白洋淀各项治理工作加速推进,白洋淀的美丽、清澈、绿色都在逐步恢复中。据了解,接下来,雄安新区推进白洋淀淀区78个村的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快白洋淀监测体系建设、建立白洋淀补水放水协调机制、加强白洋淀水质监督管理等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将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明年的白洋淀将更加靓丽动人。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的有关负责人对笔者说,雄安新区力争到2020年上半年,白洋淀流域入河入淀污染物总量大幅削减;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治理取得阶段成效;重点区域纯水村全面整治,污染得到有效消除,淀边村环境得到综合整治;淀区生态补水得到有效保障;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涵养功能不断增强,水体水质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退化得到有效控制;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与生态环境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形成。

张佳欣 刘 畅(责编:杨僧宇、连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