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远方,也一直很向往西北的漠北风光,于是背上行囊来到这个素有“塞上江南 鱼米之乡”美誉的凤城银川。一番手抓烤肉、美酒伺候,休整一个晚上,租车前往这个具有四万年历史的文化景区——宁夏水洞沟。
实话说,对历史,我的兴趣是相当浓厚的。但对于水洞沟,我基本一无所知,孤陋寡闻。也是来到银川第一次知道。当然,无知也更能调动对我对未知的探寻兴趣,我一路充满好奇,兴致盎然驱车来到水洞沟参观。
水洞沟的大门,很恢宏也很有特色,在景区展牌前,仔细观阅图文介绍,对水洞沟的历史逐渐有了一些了解。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距今有四万多年历史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它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0多年来,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三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对四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洞沟景区有一幢恢复的西北地区普通农村民居——张三小店。进去细看,原来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与一位普通老百姓张梓所开的"张三小店"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三"名张梓,灵武水洞沟人,兄弟4人,因排行老三,故人称他为张三,称他开的小店叫"张三小店"。"张三小店"原为张梓的父亲所开的车马店,有上房、配房、客房及马棚,羊圈等,颇具规模。
在这个小店里,在张三夫妇的友好接待和配合下,德日进和桑志华在水洞沟揭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新篇章,完成了推翻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论断的伟大创举,张三和"张三小店"同德日进、桑志华一齐载入了发现和发掘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史册。
走出张三小店,旁边便是水洞沟村。水洞沟村是仿照古人类居住方式修建复原的地穴式或者半地穴式居住场所。